首页  主题教育

外国语学院“寻迹红色郎溪 讲述中国故事”双语实践团赴郎溪开展红色调研

发布时间: 2023-07-22 浏览次数: 157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好“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之际,皖西学院外国语学院“寻迹红色郎溪 讲述中国故事”双语实践团于2023年7月12日奔赴宣城市郎溪县,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迹郎溪,以践学感应红色脉搏

“农村要有乡愁,年轻人要有情怀”。7月13日,实践团怀着崇敬之心前往姚村镇夏桥村苏维埃政府旧址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夏桥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许文敏对实践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夏桥近些年的发展历程,随后便带领大家前往旧址内馆。在听到“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展览馆内21位烈士的姓名被写在了“岁月留痕睹物思人”展板的“英名录”上,实践团成员不禁泪流满面。他们的名字,终于出现在了英烈榜上,被一代代后辈敬仰、铭记。

13日下午,实践团走进郎溪县党性教育馆。是一座位于安徽省郎溪县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跟着讲解员的步伐,同学们经过一个个展厅,看着一张张照片,听着一段段革命故事,从中接受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党性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重温郎溪这段“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光辉历程后,明白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会努力争做一名积极向上、热爱祖国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走近非遗,用行动讲好家乡故事

我没有想太多,我只是想把云舞传承下去,不能在我这里断了”7月14日,姚村文明实践所二楼的舞室里,实践团成员手持云片,跟着老师的步伐翩翩起舞。随后,云舞传承人姚老师向我们介绍云舞的来历与发展,交谈中也了解到随着乡镇生源的不断流失,云舞目前面临着极大的传承困境。

7月15,实践团前往郎溪县梅渚镇五猖馆了解傩舞。入馆后,实践团成员被馆内图案结构夸张,带有神秘色彩的傩舞服所吸引。在传承人周会长的带领下,实践团进行实地参观走访,了到傩舞的传统技艺和背后祈福禳灾的文化内涵。如今这项非遗文化即将面临后继乏人的现状,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践团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对于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表示将结合此次社会实践,通过新媒体的实时传播能力和互动优势,用更具特色新颖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看到这项非遗文化。

走访党员,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强我中华要写在书本上,爱我中华要写在行动上”。7月16日,实践团走进夏雨初烈士陵园夏昌一老爷爷静待着同学们的到来,烈日下豆大的汗珠从夏昌一爷爷麦色的肌肤上滑过。也许峥嵘革命岁月掩埋在黄土之下悄无声息,传承至今的红色革命精神却跃然于石碑之上实践团站在郎溪县烈士英名录前仿佛感受到了战火洗礼,一份肃静、庄严感油然而生。

做出去,更要讲出去,要启发群众”。实践团队前往毕桥镇看望慰问熊光来老人熊爷爷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党员,也是郎溪“溪声润物”宣讲团的骨干成员,他向实践团讲述了自己在乡村长达32年的宣讲工作。交流中,熊爷爷亲切的话语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同学们,他用自己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热爱诠释了“溪声润物”的真正含义,也让红色故事真正走进同学们的心底。

领学促学,让青春在学思践悟中奋进

“青年有担当,民族有希望”。7月17日,实践团走进郎溪县青年读书交流会。会上,实践团队长张紫薇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的一段话,她通过播放短片,结合此次社会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从“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12个字展开论述,并提出四点奋斗目标,一要把牢“有理想”的首要标准;二要突出“敢担当”的时代要求;三要锤炼“能吃苦”的坚毅品格;四要弘扬“肯奋斗”的光荣传统。

红色文化进课堂,革命精神润童心。7月18日,实践团前往六安市锥子庙社区开展了红色文化进课堂活动。课堂上,实践团通过社会实践短片以及所见所闻,带领孩子们走进郎溪的红色文化故事,将郎溪的红色火种传递到六安这片红色土地,为实践团后续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红色文化教育的扎实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挖掘整理郎溪县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载体,努力拓宽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在学习中沉淀,在实践里践行,将红色教育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最坚实的底色,将郎溪红色文化接续传递。

(文/何燕燕 邵方兴  图/李媛媛 焦紫韩 审核/陈杰 )